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為何要吃素,以及如何開始吃素及堅持吃素。

如主旨,以下為小弟個人粗淺體會,與大家分享,還望各位不吝指教,謝謝!

P.S. 由於這篇文章是在大陸寫的,故其中連結考慮大陸網路特性而採用大陸本地連結為多,不便之處還請見諒。

為何要吃素?


1. 為了盡量不傷害其他生命
會將這點放在地一點是因為我認為這是吃素最重要的理由,許多醫學研究都已指出吃素能夠維持人體正常活動而無問題,故吃葷可以說只有為了滿足口慾而吃。但想到盤中的那塊肉,本來是隻可愛的小豬,或是溫馴的牛,抑或是精神飽滿的公雞..等,或許我們應該停下來想想,自己是否應該吃牠們。如果我們要吃肉必須自己宰殺的話,那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吃素的;當那善良的牛用牠明澄的眼睛看著我時,我無法想像能夠拿起刀將牠宰殺,如果每道菜都在旁邊放一個螢幕,播出這道菜是如何來的,那應該沒多少人敢吃肉吧。
再者,有多少人忍心將自己所飼養的小狗小貓吃掉?我們對動物都是有感情的,相反地,動物對我們也是有感情,我們怎能將那些別人飼養的豬、牛、羊、雞等吃掉而沒有任何感覺呢?我們總是容易忘記桌上那道香噴噴的菜餚是怎麼來的。
至於世上弱肉強食,大自然中獅子老虎吃其他動物、大魚吃小魚的部份,目前我還沒有很好的答案,我只覺得問自己心裡的感受所得到的答案是:不應該也不忍心吃牠們,我想直接的感受會是最準確的。
很多人問過我,包括我自己也曾問過別人:「植物動物都是生命,經過實驗證明,植物也會受外界刺激影響而有所反應,那吃植物不是也跟動物一樣嗎?既然如此就一視同仁,全都吃吧!」,我們從小就習慣從書本或其他資訊來源中吸取知識,從而得知植物與動物都是生命,是一樣的,但事實並非如此,不管靈魂有無或是有情無情,只要想像自己在摘菜、摘水果,與殺牛殺豬,這兩件事情有何不同感受即可,問自己的感受要比書中那生硬的知識來得更實在。
關於上面提的,據我所知,有人因為不希望傷害太多植物,所以選擇連根莖類的植物都不吃(這樣就不會使這棵植物因為我們要食用而死亡),我只能說:「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
最後,我們一直以為那些成為我們盤中飧的動物都過得很好,事實上卻不然,由於養殖業工廠化經營,使得動物們必須被逼迫住在狹小的空間(換算成人類的感受大概每個人頂多只有一張椅子的空間),並且還得跟自己的排泄物住在一起,食物也同時受到排泄物的污染。而牛媽媽剛生出小牛就必須和自己的孩子分離,因為小牛會被抓去做成小牛排,而牛媽媽甚至沒空傷心難過,因為牠還要被迫將本來要餵給孩子的乳汁擠出給酪農,這也是為何要提倡全素,連牛奶都不喝的原因。
對於上面這段,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新世紀飲食」這本書的前幾章。或者可以看看以下紀錄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GfLJC1NL9Q
http://v.youku.com/v_show/id_cz00XMjY0NzgyNzY=.html

(上面兩個連結是一樣的片子--台灣版「生命的吶喊」,不過由於網路速度很慢,可能需要較久的時間才能看完)

如果可以上 youtube的人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gIbVDHcEj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Eijbtkhg1Q&feature=related

2. 為了世界上飽受飢餓之苦的人們
也許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但我們在選擇吃什麼的同時,就影響到了世上其他人、其他萬物,為了供應肉食,為了飼養那些禽類牲畜,大量的穀物都被拿去作成飼料,如果這些穀物可以拿來直接食用,那麼將不會有饑荒產生,詳細請見以下文章:
http://bbs.china.com.cn/redirect.php?tid=75642&goto=lastpost&agMode=1&com.trs.idm.gSessionId=8FFB08CD965A1F46D0372EB6BC86BF41

http://www.inveg.cn/invir/200986_258.htm

3. 減少毒素侵害
我們都知道現代農作物在種植過程很難避免不用化學藥劑,所以很直覺得就會想到蔬菜水果上的農藥殘留問題,可是大多數人卻沒想到肉食的化學藥劑殘留更為可怕!因為農藥會殘留在動物體內,而且殘留量絕對遠超出各位的想像。給人們食用的農作物其安全標準跟給動物做飼料的標準或許可能一樣,但是執行起來的貫徹度是否有差呢?為何有豆漿店會購買飼料用大豆,因為便宜,若我們知道不會覺得很可疑嗎?商人要賺錢,能夠比較便宜一定是在種植過程或檢驗過程中的花費能夠較標準食用大豆減少,所以可想而知其品質會是如何。飼料大豆中的農藥會因為餵養牲畜而將其殘留於動物體內,再加上農藥殘留會有加成的效果,也就是說若魚池中的化學藥劑是符合規範,其中的微生物體內含有的量就是跟魚池很接近,但蝦子吃了許多微生物,所以蝦子體內的量就已超出標準數倍,而小魚再吃蝦,大魚吃小魚,人再吃大魚,這樣下來人們最後吃到的化學藥劑含量早已超出標準不知多少倍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寂靜的春天」一書),所以其實肉類中毒素的含量也早已遠超出蔬菜水果等農作物不知多少倍了。

4. 為了身體健康
主要是動物性蛋白質對人體的危害,動物性蛋白質會促使癌細胞生長,實驗是在一樣的致癌因素條件下,餵養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做比較。這些數據市面上已經有太多書籍討論過,個人看過覺得最具代表性的書籍為「救命飲食」,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其餘在此不再贅述。

附:網路上隨處都可以找到如「吃素的四十八個理由」、「該多吃素的十大理由」等文章,有興趣的話可見連結如下:
http://www.beautw.com/viewthread.php?tid=1597&extra=page%3D1
http://www.vegsochk.org/yueso/ys115/

----------------------------------------------------------------------------------------

如果上述原因讓你有點心動,請看以下,我們談談如何開始吃素以及如何堅持下去:

如何開始以及如何堅持下去?

最簡單的就是從少到多,先從少吃肉開始,可以是每週一次吃素,到每週一天吃,進而改為每天早餐,然後每天早、午餐,繼續下去就可能可以全部都吃素了。另外一個方法則是直接給自己一週或一個月的時間,全部吃素,看有什麼感覺,若能習慣說不定就可以這樣吃下去,而且為了吃素也有可能因此發現新的餐廳喔!最後一個方法則是從某種動物開始不吃,像某些人可能不吃牛肉,一段時間後再減少幾樣,最後可以是只吃魚,然後變成吃奶蛋素,最後就能夠全素了。循序漸進是改變習慣的方式之一,畢竟許多吃素的人也都是從少吃肉開始的,能夠讓肉類成為非必需品,就是向素食邁進一大步了。

要從大部分吃素到完全吃素這個階段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人總有種叛逆的想法,或許可以稱為不願被拘束、渴望自由的想法。當初我也是這樣,很長一段時間我知道吃素很好,可是就是不願意自己對飲食的選擇被限制,覺得為何連要吃什麼都沒法自己決定,要被規範。這時即使知道吃素比較健康或毒素比較少也不夠力量讓我完全不吃肉,總是想偶爾吃些自己愛吃的東西。

直到我想通一點,那就是「我吃東西的自由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我雖然有吃的自由,但我卻沒有權力因為這樣而去傷害另一個生命。自由的條件是不妨礙其他人。其實說到這就已經把如何堅持下去的方式都說完了。

人很奇怪,吃素為了自身健康,反而不易堅持下去,因為這只是自己這樣想,很容易因為他人或美食誘惑或方便等因素而動搖。但若是為了其他動物,就能夠堅持下去,就好像為了自己所愛的家人,可以犧牲自己一樣;也很像跟別人的約定總是比自己跟自己的約定容易達成。

另外,有人也許會說:「我又沒有殺」,可是若沒有消費怎麼會有供應呢?沒有供應這些動物就不會被飼養而後被殺害。況且會這樣說是不是表示吃肉的人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殺害動物呢?其實這表示大家都是很善良的,大多數的人都不會隨便去殘害生命,只是當美食在前我們常常忘記這道菜是怎麼來的,所以別忘了當你聞到那香噴噴的味道時,其實大多數是香料和調味品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背後那珍貴的生命,若記著這念頭就不會被任何美食給誘惑了。不過話說回來,素食可一點也不難吃啊!不是嗎?

也許有人也會想,若大家都吃素的話,那那些靠飼養食用動物維生的人怎麼辦?我個人想法是可以輔導其轉行,改做食品加工或種植農作物維生。不過基本上若這個大家都吃素的假設成立的話,那會是另外一種平衡,所以應該不存在靠飼養食用動物維生的人,因為沒人吃肉何來食用動物呢?另外,其實屠宰場的員工汰換率是非常非常高的!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夠忍受在那種環境下工作,每天面對生命的死亡,我們很難想像那是怎樣的情況。再者,若是餐飲業則改素食即可,因為已經假設大家都吃素,那餐飲業的客源就沒有差別了。最後,或許我太貪心,但我若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個假設實現,則歡喜之情應是無法言喻的!!

文章內容有點繁雜,謝謝大家花時間看完,如果不嫌棄的話也歡迎轉貼轉寄,感恩!

然沖

五行音樂之我見

此為「中國醫學史」的期末報告,與大家分享,內容如下:

一、 前言

總是常聽人說起中醫的五行,以及以五行推衍而來的五行音樂,到底何謂五行音樂?在知名的搜尋網站google上鍵入「五行音樂」一搜尋,便可見到數十萬乃至於百萬筆資料。隨便看看幾個,扣掉直接販賣五行音樂CD的網站,不外乎就是把角徵宮商羽分屬木火土金水,然後再分屬於肝心脾肺腎,並引一下大家都不太懂的黃帝內經中的片段提高其專業度以加強說服力,最後就說某一首歌屬於宮調式可以調脾胃,另一首歌則屬角調式可以疏肝氣等。

然而,五行音樂真的就只是如此?宮、商、角、徵、羽就是現在西方樂理中的Do(C)Re(D)Mi(E)Sol(G)La(A)1嗎?那平常喜歡聽流行音樂是否也有治療的效果呢?還是說一定要照著網路上五行音樂的那些推薦曲目去聆聽?可是推薦的曲目不是國樂就是西洋古典樂,光看到就頭痛,根本不會想聽,那要怎麼治療啊?

以上疑問也都是筆者自己的疑問,於是筆者就花了些時間稍微研究了一下相關的資料,並將獲得的資料與自己的體會整理分述於下,希望如此能夠為上述疑惑尋得合理的答案,還請讀者們不吝指教。


1 西樂唱名,括弧中為其音名。


二、 五音

要說五行音樂之前得先解釋五音,而要說五音之前,又要先解釋何謂「音」,《樂記》1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這段話給「聲」、「音」、「樂」分別下了定義,並且簡述了三者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人因對萬物有感動而產生了「聲」。不同的「聲」相應就有了變化,於是產生了「音」。許多音搭配在一起自然就成了「樂」,也就是有了旋律,這些都是很自然產生的。其實要說音樂的起源絕不僅有上述的「聲」、「音」、「樂」,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因素,即「節奏」。大多數音樂的起源都是先有節奏,才有聲音高低變化,這也是為何許多原始部落的音樂幾乎都是鼓的節奏變化,搭配簡單的人聲而成。音樂、舞蹈及人類原始的祭祀活動是息息相關的,不過在此我們就不再詳述了。

那麼,「音」是怎麼變成「五音」的呢?《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提到:「九九八十一以為宮。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為角。」,這就是著名的「三分損益法」,先找一弦或管,長度為八十一個單位,此音即為「宮」,首先是損,將此長度去掉其三分之一,得到五十四,這就是「徵」音,再來是益,將五十四增加其三分之一,就會得到七十二,這就是「商」音,以此類推所得的前五音即是我們所熟知的五音(宮商角徵羽)2。不知各位是否發現,此處定宮音並無確切指出確實長度,也就是我們無法知道宮音到底是多高多低,我們只知道這五音之間的相對關係(音程距離關係),這部份將於後面「五音與十二律」時詳述。

看到此,我們還是無法確切知道「音」怎麼變成「五音」的,總不能古人說這樣搞就有五個音我們就接受了,古人是怎麼知道要用三分損益的呢?這部份眾說紛紜,筆者自己的想法是:「宮音自然會找到下一個音,也就是徵音」,上面《樂記》提到「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就是在說變的過程,「聲相應」狹義的話應該可以說是有兩個音之間距離就那麼剛好,產生了好聽和諧的聲音,其實也就是古人很自然地找到了兩個音特別相應,我們可以在鋼琴上試試看古人怎麼找到這兩個音的,首先彈奏中央Do(C)3,然後再彈八度內的其他音,去聽看看哪個音跟Do最合又不是Do,如此我們會發現Sol(G)Do合起來特別和諧,因為除了差八度的倍數的同音外,最和諧的就是與其相差完全五度的Sol了。找到Sol以後我們可以用上述方法再找到下一個音Re(D),不過還有一個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時彈奏DoSol,此時只要注意聽就能夠聽到和聲泛音中有Re的聲音4,也許這就是「聲相應」的真正含意吧!

因此筆者大膽假設所謂「三分損益法」只不過是在已經發生的事實上找到其規律而已,雖然如此,並不代表發現此規律沒什麼了不起,相反的,應該是非常了不起!因為許許多多的真理不也都是從自然界中發現而被人類所歸納出來嗎?順帶一提,我們所熟知的五聲音階可得舞音ㄣㄡ後再分屬於肝心脾肺腎,有時不只有在中華民族發生,在世界上其他許多民族也都有,聆聽其他地區的民族音樂樂曲就能夠知道了,幾乎都是五聲音階所組成的。這或許也是在《類經附翼》二卷 律原 三分損益中張介賓為什麼會說:「此音律三分損益之數,皆出於自然而然」的原因吧!

然而,五音在中國早已不是單純的那五個高低不同的音了,而是被廣義化成為五種不同事物的代表,如《樂記》中提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怙懣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而《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也提到:「東方生風,風生木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南方生熱,熱生火在藏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中央生濕,濕生土在藏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西方生燥,燥生金在藏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北方生寒,寒生水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可見五音不僅與國政相關,也與五行五臟相關,一旦與五行相關後,就幾乎與萬物都相關了。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五音應該指如上述廣義的五音而言,非僅狹義的那五個音了。


1 因《樂記》分別被收於《禮記》及《史記》中,故僅書明其本名。

2 此處亦可先益後損,得到的音還是會一樣。

3 即一般鋼琴中央那個八度的Do(C),以目前國際上使用的標準,C的頻率為262Hz

4聲學音樂中,泛音指一個聲音中除了基頻外其他頻率的音。


三、 五音與十二律

提到五音不能不提十二律,十二律即「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古人把這十二律分為陰陽兩類,其中黃鐘、太簇等奇數律為陽律,又名六律;大呂、夾鐘等偶數律為陰律,又名六呂,兩者合稱律呂(其實這個概念似乎與西樂所謂全音音階whole-tone scale的概念不謀而合,全音音階一樣只有兩個,每個音之間都相隔一個全音)。《類經附翼》二卷 律原 律解中提到:「樂者,天地之和氣也。律呂者,樂之聲音也。葢1人有性情,則有詩辭,有詩辭則有歌詠,歌詠生則被之五音而為樂,音樂生必調之律呂而和聲。」,可見五音跟律呂(十二律)是兩個概念,五音在之前已經提過,律呂按張介賓所述是用來「調」五音的,所以又回到之前我們所說五音是五個音之間相對的關係,並非五個有固定音高的音的觀念,這裡的「調」依照筆者的理解應當是「調校,使之有固定位置」之意。

十二律的產生就與五音那樣自然產生的方式有點區別了,應是對音樂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士以數學方式推算而來。十二律推算的方法與五音相同,一樣是用「三分損益法」,只是繼續推出第六、第七乃至於第十二。《類經附翼》二卷 律原 三分損益中提到:「古人筭2律有三種。其一以黃鐘為九寸,每寸九分,共計八十一分;其二以黃鐘為十寸,每寸十分,共計百分;其三以黃鐘為九寸,每寸十分,共計九十分。其一出淮南子及晉書、宋書。其二出太史公律書。其三出京房律凖及後漢志。」,雖然算法有三種,但是算出來都是這十二個音。至於詳細的運算過程我們不在此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上網搜尋。現在這邊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為何沒有用第十三個音?再來則是第一個音(黃鐘)是否就是「宮音」?

首先,黃鐘一樣是由長度為八十一個單位的管或弦定出(古代通常指管),在物理上,頻率與長度成反比,當長度為原本的一半時,頻率就是原來的二倍,這就是西樂中所說的八度音。而第十三個音,古名「清黃鐘」,其長度大約是39.95,與黃鐘長度(81)的一半(40.5)算是很接近,不過仍有一段差距,但人們仍使以此構成一個不怎麼完美的音階循環(因為無法完美地回到原來的音)3,這就是為何沒有用第十三個音的原因,因為第十三個音聽起來跟第一個音幾乎一樣,只是高了八度。

至於「黃鐘」是否就是「宮音」呢?答案是:「有時候是,有時候不是。」,怎麼說呢?因為黃鐘是有定數的,也就是有固定的音高(有絕對音準),而宮音則是相對於其他四音而言而存在的(只有相對音準),如何得知?可以從兩個角度說:

一是《類經附翼》二卷 律原 一律生五音中提到:「十二律各就其宮以起四聲,而後六十律之聲備,非以黃鐘定為宮,太簇定為商,姑洗定為角,林鐘定為徵,南呂定為羽也。如黃鐘屬子,子有五焉,甲子徵,丙子羽,戊子宮,庚子角,壬子商,此黃鐘五聲也。大呂亦有五焉,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五音亦如之。餘律自寅至亥皆然。朱子曰︰律凡十二,各以本律為宮而生四律,如黃鐘為宮,則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是黃鐘一宮之聲也。若林鐘為宮,則南呂為商,應鐘為角,太簇為徵,姑洗為羽,是林鐘一宮之聲也。」,後面張介賓又注:「夫五音長短之序,則宮商角徵羽,相生之序,則宮徵商羽角。故黃鐘之宮作而林鐘之徵應,大呂之宮作而夷則之徵應,天然妙合,不假人為,所謂同聲相應者也。」,引了一大串文字要看懂其實很難,所以筆者做了下表即可一目了然。

音名

調性

黃鐘

大呂

太簇

夾鐘

姑洗

仲呂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鐘

黃鐘宮








大呂宮








太簇








夾鐘宮








姑洗宮








仲呂宮








蕤賓








林鐘宮








夷則宮








南呂宮








無射宮








應鐘宮








表一 一律生五音

從上表就可以看出古人想要描述的一律生五音之意,其實也就是現代所謂的首調的概念。表中粗體字部份為張介賓所舉之例,我們可以看出黃鐘宮的宮音同時是夾鐘宮的羽音、仲呂宮的徵音等,這就是為什麼筆者說黃鐘有時是宮音有時不是的原因。至於張介賓又注的部份,其實只是把三分損益法生五音這個觀念再套進十二律中罷了,他說「黃鐘之宮作而林鐘之徵應」就是指在黃鐘宮這個調裡,宮音三分損益後會得到徵音,而此徵音即是林鐘。我們可以把十二律視作十二個絕對音高,而五音則是相對距離固定的五個音,這樣去看就清楚了!

另外一個證明黃鐘有固定音高的證據則是考古方面,萬輔彬先生的論文《銅鼓的科學研究方法》中提到:「據歷史記載,先秦黃鐘管長9吋,孔徑3分,圍9分(有考據,先秦尺長230.8864 mm),經計算,頻率應為386.85 Hz,而從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漢墓發掘出來的十二律管,最長的黃鐘長176.5 mm、孔徑6.5 mm,如果把它當作閉管,可以算出15時的頻率為446.5 Hz。」;另外陳正生先生在其論文《對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律管應作進一步研究》中也提到:「以黃鍾管為例,漢制長九寸,圍徑三分,頻率則應為387.332」同時論文中也列表指出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律管,其黃鐘實測頻率為455.78

以上我們可以看到黃鐘的音高眾說紛紜,不管是經由典籍所載方式計算而得,或由古墓挖出之樂器實測而得,都不盡相同。不過可以知道的是,歷代黃鐘音高雖有改變,但在那個時代黃鐘音確實是一個固定的音高。

現行國際標準訂定中央A440Hz4,請參考下表十二音(西樂)與其頻率(基頻)間的關係: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262

277

294

311

330

349

370

392

415

440

466

494

表二 中央C部份音階之頻率對應關係(單位:Hz

所以先秦或漢代的黃鐘音可能是介於F#G之間,或者是接近A,又或者是介於AA#之間。不管怎麼說,我們都可以得到下述結論:黃鐘為一有固定音高的音,而五音中的宮音不過是相對於其他四音而存在的音。也就是說,一般人以為的宮商角徵羽並非單純只是西樂中的Do(C)Re(D)Mi(E)Sol(G)La(A)


1 《正字通》同蓋。

2 古同「算」,計算。

3 此即「黃鐘不能還原」的問題。因為在連續十二次的三分損益後,最後的值不可能達到原始的一半。另外,若在定律時不斷地使用三分損益的操作,最後一定會出現除不盡的小數,使得在實際製作時容易產生誤差。然而在現實上,準確度與精確度絕對有其極限,所以經過十二次的三分損益之後,已經可以構成一個(不甚完美)的音階循環。這也是為何中西音樂理論中,都不約而同地發展出以「12音階」為主流的原因。之後才會出現如純律十二平均律等不同的改進或修正方法。

4 1939年,在一個國際會議中提出將中央A定為440Hz,到了1955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其納入了ISO 16,從此A440成為了國際間調校樂器音高的一個重要標準。


四、 五行音樂與調式

一般對於五行音樂的描述及介紹通常是根據五音而來,也就是五聲音階中以宮音為主音下去譜曲所得到的音樂就屬五行中的土,也就是宮調式的音樂,這裡必須釐清及強調的部份是:宮調式並非現在西樂中所說的C大調音樂,也不是以C為主音的五聲音階所譜的音樂,有了上面對於十二律及五音的介紹,我們就能夠輕易的了解其原因為何。另外則是古書中常提到的「在音為宮」的「音」應該是指以宮音為主音的樂曲,即「宮調式」,並非單指「宮」這個音,畢竟宮音可以是十二律中的任何音,並且宮音失去其他四音就無所謂宮音了。

我們知道十二律各有其五音,那麼所謂五行音樂的五行屬性(木火土金水)就一定要建立在十二個不同的律上。而五行音樂也必須要用調式的方式呈現才有意義,也就是剛剛所說的宮調式、商調式...等。換成現在西樂的說法,十二律即十二個調(調性),而五音即是五種調式(Mode)。(現行西樂大調音階有七個音,所以共有七種調式,分別為:Ionian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AeolianLocrian1)。因為每種調式聽起來都有其特別的色彩,所以才形成五種調式分屬於五行、五色等不同的感受。舉西樂調式為例,Ionian給人中正、明亮、陽光、活潑的感覺;Dorian相對暗了許多(爵士樂中常使用此調式表現灰暗憂鬱的色彩);而Phrygian則是傳統西班牙音樂常用的調式,給人奔放、熱情、如火一般的感受;另外Aeolian就是自然小音階,也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大調、小調音樂中的小調音樂(Ionian即為大調),許多抒情歌曲皆是以此調式或此調式的變化音階譜寫而成,常用來表達悲傷、思念的情感;而其他調式也各有其特別的色彩,惟Locrian在音樂中較少使用,原因是Locrian是以Si為主音,而Si音在音階中稱為「導音」,原本就有導向、導入Do主音的感覺,所以以Locrian譜寫旋律會使人有種音樂還沒結束的感受(五音中並無此音故無此問題)。

五行音樂的五種調式相對於西樂的七種調式要簡單許多,或許也可以說色彩分別更為鮮明,綜觀音樂的發展似乎都是由簡至繁,再由繁回簡,如此反覆的變化,一如陰陽消長平衡般,熱極生寒而寒極生熱。我們或許可以說五行音樂就是那遠古樸素的音樂,顏色鮮明易別,而現代樂則是參雜了五行音樂中的許多元素,色彩雖豐富但卻難以將其以五行方式歸類。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反應了當時人民及社會的一種氣氛。

關於十二律之間的差別(同樣是宮調式,黃鐘宮與大呂宮等的差別),也就是調性的差異對音樂色彩屬性的影響,由於其對音樂色彩的影響並沒有調式差異來得明顯,除非是同一首歌曲中作曲家進行轉調的動作,才會比較容易感受到,其他狀況下,調性的選擇多半與樂器配器及不同音域產生的音色不同有關,所以我們就不再多作描述了。


1 Ionian為以Do為主音的音階(調式),Dorian為以Re為主音的音階,Phrygian則是以Mi為主音,其餘LydianFaMixolydianSolAeolianLaLocrianSi


五、 五行音樂與音樂治療

要探討五行音樂與音樂治療的關係之前,筆者想先就音樂治療的定義及其是否有治療效果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於音樂治療的定義,高天先生的《音樂治療導論》中曾引Temple大學教授K. Bruscia於其著作《音樂治療定義》中所做的定義:「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係來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健康的目的」。筆者個人認為此定義稍嫌狹隘,因為定義中明定音樂治療需要治療師,並且對治療師與被治療者的關係也有所強調。筆者認為音樂治療應該相對簡單許多,或許Mr. K. Bruscia對於治療這兩個字的定義僅單指醫者對病患進行醫療行為,所以才會把「音樂治療」的概念縮小到只有如此。而若以筆者的角度來看,治療行為或許能夠更概括的包涵平時自我養生的部份,若是如此那只要是聽音樂、唱歌或演奏樂器就都有小部份的治療意義在了。

關於治療效果部份,一般所提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音樂對人情感方面產生的影響部份,由於人的心理與生理關係一直非常密切,中醫常說的「七情內傷」就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對生理的影響,若音樂能夠對上述七種情志變化進行調和,那就肯定能有治療的作用了。除此之外,筆者還想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在《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有一百多幅水結晶的照片,包括了不同地區、不同來源的水結晶照片;還有聽到「謝謝」的水和「混蛋」的水的水結晶照片;當然也包括聽過不同音樂的水所產生的水結晶照片。其中不同的音樂所產生的水結晶都各有其特殊形狀,這是個很令人震驚的發現!由於人體中70%是水分,既然音樂能對水產生如此的影響,那麼或許對人體的影響會比我們所想像來得巨大許多,如此推論音樂治療於生理上也能有其原理意義了。

回歸正題,關於五行音樂與音樂治療的關係,在上一段(五行音樂與調式)的最後一段我們提到了音樂的繁簡,相對於西方音樂的七聲音階所衍生出的七種調式,五行音樂可以說是結構相對較簡單的音樂,而在音樂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能看到每個時期的音樂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結構複雜程度也不盡相同,現在我們試著拿簡單的音樂與複雜的音樂作個比較,看看在治療上會有何差異。

簡單的音樂個性鮮明,表達訴求強烈而明確,就好像單味藥或數量不多的幾味藥,如大黃甘草湯僅兩味藥,大黃及甘草,但目標明確,若能對症下藥則效果就極為顯著,簡單的音樂也是如此。反觀複雜的音樂由於其結構複雜,音樂色彩非常多變,雖然豐富卻失其單一性,就好像我們平常吃的食物,五花八門各式各樣都有,雖說藥食同源,說哪樣食材對人有幫助都對,但平常吃的食物絕不會像藥方那樣對疾病及症狀有其單一針對性,複雜的音樂也是如此。

上面所說簡單及複雜的音樂是以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事實上音樂多少都有其偏性,只是偏向五行中的木多還少,偏向火多還少,也可以說所有的音樂都有五行,這首歌同時有木火土金水,但是水和木比較多一點,而另一首歌也一樣有木火土金水,可是火比較多一些。簡單的音樂偏性很明顯,而複雜的音樂其偏性就不是那麼明顯了。至於是否有音樂是均衡的含有五行呢(五行一樣多)?筆者認為人為的音樂應該是沒有,就像我在前面「二、五音」中引《樂記》所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中所闡述的一樣,既然音樂是人為產生,雖是自然而然感受萬物而生,但只要生了,就脫離了無極與太極,最少都分了兩儀(陰陽),所以說人為的音樂應無完全平衡的狀態。當然,這是從一個角度來看,換個角度也可以說任何音樂都是平衡的,都有自己平衡而存在的狀態,若不平衡則那首歌自己就無法結束了(幾乎所有的曲子都有終止式,終止式會讓人感覺這首歌要結束了,即使刻意製造未結束的感覺,也不會因此使人不舒服,所以仍說此曲有其終止式)。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平衡是動態存在的,沒有永遠不平衡的東西,只有暫時不平衡的狀態,就像四季個別之間比較就覺得各有屬性,各個都不平衡,但單獨拿出來看又自己平衡,而整個看四季也是平衡,諸如此類無法勝數。

或許,我們可以推論音樂的治療就是利用這種偏性及其對人體的影響力來實現的。藉由音樂五行的偏性來導正人體五行的偏性,如此「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陰病治陽、陽病治陰」、「虛者補其母、實者洩其子」等中醫的指導原則就都適用,當然治病也是一樣要求「以平為期」、「中病即止」。

附帶一提,我們目前都只從調式、調性等方面去看音樂的五行,但音樂的組成卻不僅只有如此,演奏樂器的音色特質(樂器屬性),樂曲節奏形式、音樂速度快慢,以及和弦組成與行進方式都對音樂本身產生極大的影響,上面每樣變數都能使音樂的五行屬性產生變化,所以在實際分析音樂時這些都不能不考慮進去。然而,由於音樂的屬性如此複雜,能夠完全掌握者實屬少數,再加上患者本身對各式各樣的音樂也有其主觀喜好,這也同時影響了這首曲子對這位患者的治療效果。就如同針灸時醫者要與患者一同將意念引導至患處(使之得氣),才能取得最大的療效一樣,患者如果不相信針灸有效果,那麼治療起來就會事倍功半。下面我們將舉幾個例子,筆者會以主觀的角度分析其音樂治療背後的原理。


六、 音樂治療案例

關於音樂治療的案例,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網路上常舉的歐陽修的例子吧。在歐陽修《送楊寘序》中提到:「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這是個鮮明的例子,並且是以直接學習樂器的方式來進行治療的,而非只是聆聽音樂。事實上這兩種方式目前都廣泛的應用在音樂治療臨床上,通常我們會選擇最易於上手的打擊樂器給沒學過任何樂器的患者入手,讓患者不僅僅只是音樂的欣賞者,同時也是節奏甚至是旋律的製造者及參與者。有參加過樂團的人應該會知道,樂團中每位團員彼此間都會互相影響,這個影響是很微妙的,因為此時不用語言當溝通工具,而是以音樂為媒介,要說彼此間更緊密,但卻似乎是更有空間,因為沒說出來,所以溝通變得更微妙。這樣的狀態會使得平常不敢面對人群的人更有安全感,從而易於接受並參與團體活動,打開心胸達到治療的效果。而像歐陽修那樣單獨練習也同樣有效果,因為心中的不快有了媒介(琴)可以疏瀉,並且在那個時代身處於大自然中,藉由琴聲與自然界共鳴不也是團練的另一種形式嗎?

另外一個例子見於張子和的《儒門事親》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二十六:「余又嘗以鍼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此例是針法搭配音樂治療的例子。針灸中得氣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的效果,許多針灸手法也都是因此產生,而音樂對於人體氣機的調節應也有其影響。此處值得思考的部份或許不是音樂本身為何調式屬何五行,而是所使用的樂器為何是笛鼓不是琴?答案或許就如我們在「五行音樂與音樂治療」最後一段所說的,樂器屬性直接影響其音樂的屬性。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同一首歌以歌唱方式表現時,男歌手與女歌手詮釋的感覺差異就很大,而與鋼琴演奏版本或其他器樂演奏版本比較起來更是迥然不同,這就是樂器音色對音樂本身的影響。所以古人絕對有可能掌握了不同樂器對應不同病症的經驗,從而直接使用該樂器進行治療或輔助治療。看到這邊大家是否也想到我們前面說過的「簡單的音樂」,這就是簡單音樂精神的發揮,只用一、兩種樂器,對症下藥,效果就極為顯著。

最後想提一下藍調這個例子,我們知道藍調(Blues)起源於美國黑人奴隸的讚美、勞動及聖歌,藍調也是由五聲音階所構成,換成五行音樂的說法是羽調式,但又在商跟角之間多了一個特殊的音,我們通常稱之為藍調音(Blue Note)。這樣看來藍調似乎是屬五行中的水,但又多了一個不知屬性為何的音。藍調音樂的起源可以說是黑人奴隸受到壓榨下的產物,黑人以此抒發抑鬱的情感,是帶有強大療傷功能的音樂。藍調後來對西方流行樂,尤其是爵士樂(Jazz)帶來極大的影響。1930年代前後美國遭遇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當時美國的流行音樂處於Swing Era(搖擺時期),爵士大樂隊風行,大樂隊演奏的曲目許多都是以藍調為基礎寫成的,人們隨著愉快的搖擺音樂跳舞而紓解了對經濟大蕭條的恐慌,或許這就是近代最典型的群體音樂治療吧!


七、 結語

現代音樂治療發展已經越來越普及了,尤其是在國外,許多精神疾病都常採用音樂治療當作輔助,並且也時常獲得極大的成效。我們在市面上不僅可以買到音樂治療的CD,也可以看到像《音樂處方》這樣的方書,告訴你什麼疾病可以聽什麼音樂,以及各音樂的「藥性」為何等。

那麼五行音樂在現代音樂治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筆者認為應該是一種理論指導的角色吧。現在音樂類型之多,再加上多媒體及資訊儲存科技的發達,我們隨手可得的「音樂藥材」只有比以前多而已。然而「少則得,多則惑」,多不見得是好事,大家反而會更疑惑不知該聽什麼。此時若有人能夠將這些音樂進行「歸經」或將其「寒涼溫熱」分別出來的話,或許真能為音樂治療臨床上提供不小的幫助。不過話說回來,就筆者本身對音樂及中醫的粗淺了解,此項工作難度應極高,並且由於變數過多,極可能發生分類後的結果與臨床療效無法相配合的情形。

故筆者本身較傾向於音樂欣賞及樂器學習上的推廣,先使大眾廣泛接觸各類音樂,因為目前一般人聽過的音樂類型實在太少,大多都是時下流行樂,過於狹隘。許多人可能從來沒聽過自己真正喜歡的音樂,或者說還有更多精彩的音樂大家都沒聽過,所以音樂的推廣時有其必要性。待音樂教育普及後,人們自然能夠從其中挑選出自己所喜愛的音樂,這裡是重點,人體有自然修復的機制,有時會特別想吃什麼常表示身體可能需要它(這部份還需要與人的欲望作釐清,「需要」跟「想要」心裡要很清楚才行);而想聽什麼音樂也是一樣,可能就是你身體需要這樣的旋律曲調來調節它。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突然想唱某首歌,如果這時能夠抒發出來就會感到身心很舒暢,這就是身體自我修復的機制!可是如果你知道的音樂類型及曲調太少,就無法進行這樣的自我治療,由此可知音樂推廣之重要性!

最後感謝老師使我有此機會對五音、十二律、五行音樂及音樂治療有了這麼多的了解,寫這篇報告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收穫只有更多。因為整篇報告都是經過自己的理解與思考,並整理出來的心得與結論,雖不敢說是創見,但仍自覺稍有可看性,還望老師不吝指教!謝謝!


參考資料

l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zh-tw/

l 《樂記》http://www.yasue.cc/lok_gei.html

l 《史記.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http://www.yasue.cc/si_gei25.html

l 《類經圖翼 附:類經附翼》 張介賓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

l 《黃帝內經素問》唐 王冰,明 顧從德翻刻宋本,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

l 《銅鼓的科學研究方法》萬輔彬廣西民族學院 http://sts.gxun.edu.cn/?viewnews-72.html

l 《對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律管應作進一步研究》上海藝術研究所陳正生http://www.suona.com/instr/ph20031016a.htm

l 《音階的制訂》鄭嘉緯 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所博士班

l 《音樂要素漫談--調式和調性》周小靜 http://www.bh2000.net/heavengate/primaryschool/zxj/zjsd10.htm

l 《音樂治療導論》高天,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

l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江本 / 長安靜美/譯,如何出版,2002

l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古文觀止 歐陽修《送楊寘序》)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

l 《欽訂四庫全書.子部 儒門事親卷三 九氣感疾更相為治衍二十六》(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及全文檢索版)

l 《音樂處方》石映照,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