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從中藥的偏性看經典

最近在「皇帝內經-養生智慧」一書中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中藥都是取其偏性」,也就是說中藥都是用其偏性來祛邪扶正,所以要開什麼方子就要視病人本身的體質跟所患的疾病而定了。

這讓我想到古代的經典,當我們在看這些經典如聖經、論語、道德經、金剛經...等時,常常會針對經典裡所闡述的觀念進行分析及討論,並試圖將這些我們認為良好的觀念推廣出去,這是很正常的,因為人都會想要跟人分享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不過我們也常常發現上述各經典可能有些部份很契合,但也常常有部份是互相衝突的,就連經典本身都有前後觀念發生矛盾的情況;發生這個情況的時候我們常會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釋這些衝突及矛盾,使其合理化,但更多時候人們卻因為立場的不同而為此互相之間產生衝突,因為大家都堅信自己理解的才是對的,但我想這絕對不會是當初撰寫經典的人所樂見的,雖然很多經典中都要大家要包容,不過真正遇到時只會覺得自己是擇善固執,而非不包容。

或許我也這次也是嘗試著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上面的問題,但至少我覺得目前的想法還滿有道理的,所以或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是什麼想法呢?其實就是我覺得這些經典也像中藥一樣有偏性,每個經典都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環境,針對那個時代的那些人們進行心靈上的洗滌和治療,所以藥方開出來當然就有所不同囉!這樣想的話就可以很合理的解釋為何各經典中的內容會互相有衝突了,但是別忘了這些經典的最終目的卻都是一樣的:讓人們了解什麼是「道」。

所以,目前的我們想要藉由這些經典來暸解何謂「道」時,就要非常謹慎的使用這些經典了,因為這是針對當時的人們所開的藥方,我們要吃的話當然要特別小心囉。這也是為何有些人主張五教合一的原因吧,不過合一可不代表五種類型的帖子都吃下肚就OK了,有的人就是適合某種方子,而有的人則是可以在各種方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當然自己認為適合可不一定就是對的,畢竟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也是為何人們需要良醫、國家需要良相的原因吧。

一點想法跟大家分享...

然沖